第一百章 边缘十八(1/2)
石硖屋邨的前身,就是石硖尾木屋区。
二十二年前圣诞夜,这里发生了一场震动全港的大火灾,最终导致五万余人失去家园。也把港岛政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时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大量人口涌入港岛,现有的住房根本无法满足居住需求。殖民政府对于下层民众生活始终持漠视态度,以不介入原则任其自生自灭。为了活下去,人们只能自谋生路。他们伐木建屋,挣扎求活,逐渐形成一个个木屋区。
这些木屋区的卫生条件极差,蛇虫鼠蚁随处可见,供电、排水、卫生、安全无从谈起,火灾更是家常便饭。
事实上在圣诞夜大火之前,各地木屋区已经有零星火灾发生,只不过没有引起相关方面重视。石硖尾的火灾是因为时间特殊以及后果严重,把媒体人吸引过来,才逐渐形成新闻热点,各大媒体的矛头也齐刷刷对准港府。
眼看舆论持续发酵已经有不受控制趋势,港岛政府不得不正视这些无家可归的难民生活问题。先是在石硖尾木屋区原址修建了29栋徙置大厦用来安置难民,之后更是开始大面积兴建公屋以保障底层民众居住。
石硖屋邨作为第一批公共屋邨,在港岛公屋历史上有一定象征意义。不过抛开这种宏观视角,视线聚焦到那些居民本身就会发现,第一批往往意味着试验品,居住环境实在是和舒适或者宜居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石硖尾徙置大厦采用规范化设计,所有单元的大小、造型都一模一样。每个单元11.5平米,租金每月18元。和木屋相比,屋邨的确更卫生更安全。但是所有单元都没水没电,也没有厕所。
仅在大楼中间位置设有公共水龙头、厕所、浴室,煮饭也只能在走廊。想想就知道,生活在这种地方的人心情如何,生活质量又会怎样。
有本事的人,肯定千方百计逃离,去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环境。留下来的要么是自暴自弃,要么是苦等时机。
压抑的环境,密集的人口,外加管理失序,注定这里成为烂仔诞生的摇篮。就如同庙街和蓝田一样,石硖屋邨也是江湖烂仔的基地之一。
江湖有云:蓝田最狼,石硖最狂,庙街出马王。
陈继祖之所以选择往这里逃,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一个住在石硖屋邨的居民,因为某种原因铤而走险,为了钱不惜以孝字堆过气老人为目标,想着抢钱抢枪发一笔横财。但是没想到居然遭遇抵抗,愤怒加上恐惧导致其动手杀人,之后逃回屋邨收拾东西逃之夭夭。
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并不稀奇,不管是普通市民还是江湖中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劫匪,更可能在这种人手里丧命。这么一份结案报告,在官方层面完全可以交待。
别看号码帮二十几年前一战打垮粤东帮进驻石硖尾,对外更是号称孝字堆总管石硖尾,称霸九江街。实际上石硖尾的情况和九江街完全无法相比。
九江街总共只有五百米,人口流动不强,孝字堆还可以做到清一色。石硖屋邨人来人往,永远有人申请入住,也一直有人迁出。这种人口流动程度,哪个字头也不可能完全控制29栋大厦。充其量就是号码帮在这比较强势,可是其他字头依旧可以存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