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这是系统“BUG”?(1/2)
“还有就是,前宿主完善了科举考试,分别是
童试:包括县试(每年二月举行)、府试(每年四月举行)和院试(每三年一次在六月举行)三个阶段。县试主要考察五言八韵诗、四书文、性礼、孝经、圣谕广训等;
府试和院试主要考察四书文、五经文、八股文等。(通过县试和府试者称童生,通过院试为秀才。)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八月举行),主要考察八股文、四书文、五经文、时务和试帖诗等。乡试录取的名额分到各省,大省百余名,小省百名以下。凡被录取者称举人。
会试:是礼部举行的全国性考试,一般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二月)举行。主要考察八股文、四书文、五经文、时务和策论等。凡在会试中被录取者才能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由皇帝主持,内阁负责拟定题目,皇帝从拟定的题目里面挑选出几道题。考策论一篇。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八股文不是清朝才有的,后世还说八股文束缚思想,损害文学,败坏吏治,限制文化交流和发展,咋你前宿主还用这个?”顾清竹疑惑道,毕竟咱二十一世纪也不学什么四书五经八股文的。
“前宿主认为八股文考试内容固定,备考范围明确,给出身寒门的子弟一个可以与世家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毕竟这个时代教育资源有限,而且八股文选拔的官员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对儒家经典也有深刻的理解。
也更便于组织考试,更高效的判断考生水平,提高阅卷效率,还有就是有利于统一思想,八股文要求考生遵循儒学思想,鼓励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强调领导官员的道德修养,并重视仁政。
这有助于统一读书人的思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维护帝王的江山稳定。”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