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爷?何来?”唐中宗这时双眼微眯,出声询问。
福寿公公知道这是唐中宗起了疑心时的微表情。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样细微的动作,这也是自己数十年跟在唐中宗身边,对他的习惯了如指掌,才能发现。
“回陛下,老奴也有询问,‘万岁爷’何来?那小儿竟又用你怎么这么笨的眼神看着老奴说,不是你们教我,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吗?那吾皇不就是万岁爷吗?”福寿公公一脸无奈的说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好一个‘万岁爷’,好一个‘不负朝廷,不负君’。”唐中宗听道这里,站起身拿起画作开怀大笑。
唐中宗大笑过后又把字画放在书案上,“拿笔来!”
福寿公公连忙双手奉上毛笔,自己为唐中宗研墨。
只见唐中宗提笔在字画上写道:“大唐建国九十有二年间,一两岁稚童,哀其父祖,收割艰辛,创“孝子镰”。朕感其孝善聪敏,特下旨嘉奖。朕望其,不误聪慧,学业有成,报效朝廷。稚童高呼,不负朝廷,不负君!”题字完毕后,还拿出自己的印章盖上章。
“福寿,就把这幅字画挂于我这兴庆殿中,等十几年后,那小儿御马游街,走进这兴庆殿中,岂不是我们君臣的一段佳话!”
福寿公公听了陛下的话,小心翼翼的接过字画悬挂于这兴庆殿中。
其实福寿公公心里明白,今后这幅字画,这段“君臣佳话”也必定成真,哪怕那小儿长大不再这般聪慧,这“君臣佳话”也必须成真。
可见陛下真的老了,对这个“万岁爷”的称呼是真的欣喜。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做了,这“君臣佳话”和“万岁爷”从今日起,要传遍大唐了。这确实也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后世这幅由福寿公公作画,唐中宗题字的《不负君》被定为国宝之一!于此画作一直流传着“三朝元老”“大唐第一贤臣”“大唐诗仙”顾清竹,字则清,(这里我想用太白的,但怕被骂)号青莲居士的传说。(这是后话,暂且不表)(作者有话要说:我写这本小说,想到写这样一个大唐,这样一个主人公,其实就像圆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李白梦,写出一个可以在朝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李白,我特别崇拜李白,特别心痛李白求而不得,每每想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凌云壮志与自信豪迈,我就想写李白功成名就,封侯拜相。如若李白不是生在那个快腐朽了的大唐,如若李白不只有才华,有浪漫,有心怀天下,如若他还饱经世故,是不是就能成就一个不一样的李白。小七的小小私心,希望大家不喜勿喷,喷也别喷的太难听,呜呜!脆弱!也希望得到志同道合的道友的认同,期待!)
浓烈的阳光直射下来,豆大的汗珠从农人的额头滑落,北方的老百姓们都在忙着收割小麦,从京都下发到每个府县的政令,都在用最快的时间里到达每个府县。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