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灾难的种子(1/2)
在1944年河南发生那场骇人听闻的事件之前,灾难的种子其实就已经种下了。
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是河南自抗战开始以来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三年旱涝,让这个喂养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大地终于不堪重负,摇摇欲坠。
他就像一个被榨干了骨髓的老农,睁着浑浊的双眼,在喉头哽着最后一口气,捡起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42年河南再次大旱,巍峨了五千年的中原土地一夜倾颓。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传遍天下。
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站在窗前,极目远眺,想要从这片嗷嗷待哺的土地上找出来哪怕一粒小米。
这样他就可以搪塞蒋鼎文派来的征粮官,再做一篇顶好的文章交到重庆。
太太平平,足够面子。
但是哪怕他把眼珠瞪出来,也只能瞧见一个个枯槁的孤魂野鬼,或许划开他们的肚子,可以翻出来一点东西,敲碎他们的骨头,可以用作养料,放干他们的鲜血,可以浇灌龟裂的农田。
这样田里的麦子能有几分收成?
“主席,中央的派来的两位长官到了,您要不要去迎接一下?”秘书站在门口,小声报告。
“我这就去。”李培基转过身,整理了一下衣领,又回头看了一眼窗外:“叫保安团的人清理一下,不要什么人都放进城,另外告诉敬中,不要什么话都说,灾情没有那么严重。”
“新乡那边来人了,问省政府的救援什么时候到,卢长官说,田赋征收有点困难,请您裁决。”秘书顿了一下,小声道。
“你告诉李维新,前线的战士在浴血奋战,他们吃饱,才是首要任务,除此之外,你,我,他,都可以饿着。”李培基顿了顿,神色有些犹豫,似乎是心痛,又似乎是畏惧,终究还是接着说了下去:“通令河南全境:国难当头,巍巍大厦,倾覆在即,豫中子民,倾其所有,共赴国难。”
质朴的河南人民没能理解“倾其所有,共赴国难”的深切含义。
他们只知道,家里遭了灾。
当他们来到心心念念可以拯救他们的政府的时候,得到的只有当兵的枪托和紧闭的城门。
栓柱是地道的河南农民,跟着逃荒的队伍来到省城,也被关在了门外。
但他一点儿也不难过。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