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防弹衣与冲锋枪

作者:海权时代 返回目录
    战斗工兵这个兵种是谁的恶趣味就不用说了,实际上这个兵种在被提出来的时候还是非常受到质疑的,核心原因在于防弹衣,按照原本刘文华的构想,这些战斗工兵就是身穿钢板防弹衣,手握大口径战斗手枪和冲锋枪,针对城市和要塞攻坚特化兵种。

    但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技术部门的神经病在一开始并没有理解太子殿下的意图,他们试图研究出一种能够抗住龙汉自己的7.5mm全威力步枪弹的防弹衣,而且走的技术路线有点类似于胸甲,最终他们确实拿出了一种产品。

    但是哪怕是被挑选出来作为战斗工兵,身高体壮,人均虎背熊腰的这些汉子,在穿上了这件防弹衣之后,都表示自己宁愿被子弹打死。

    原因很简单,这身类似于胸甲的防弹衣重量达到了二十多千克,而且还有些影响活动,这种东西显然不在军队的狩猎范围内。

    于是第二个选择就是在这段时间,或者说之后即将火遍全球的丝质防弹衣, 历史上的1881年,美国物理学者乔治·古德法罗听说有个商人遭枪击后毫发无损,原因是他折叠起来放在胸口衣袋中的丝绸手绢挡住了子弹。经过6年的潜心研究,古德法罗终于写成一篇题为《论丝绸的防弹性》的论文,并开始尝试用丝绸纤维制作类似中世纪软铠甲的防弹衣。

    1893年,他拿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款商用的防弹衣,用丝绸纤维制成的厚度达到3.2mm的丝质防弹衣,能够防住一些小口径的低速子弹, 为证明这件防弹衣的效果,齐格伦亲自穿上它在芝加哥做了一次试验,让一名枪手用左轮手枪近距离向自己射击,结果子弹全部被防弹衣挡下。

    但是很显然,就算龙汉是世界第一丝绸大国,丝织品在某人为了打压东瀛而进行的扶持下蓬勃发展,但是想要让每一个士兵用上这东西还是有点强人所难了,他实在是太贵了。

    就在项目一筹莫展之际,刘文华找到了这帮专家,然后集中起来开了个会。

    首先就是,全丝织品的防弹衣我们造不起,但是造一层内衬肯定是可以的啊!同时,刘文华很是时候的提出了叫做“插板”的概念。

    于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军用防弹衣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诞生了,而且这种实际上并不算多么出色的防弹衣在十数年后从龙汉军队当中退役后却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在其他国家发光发热。

    首先,凯夫拉不是这个时代能弄出来的,所以刘文华选择了用丝绸做内外两层包裹,中间填充多层棉布,总共可以插入两块防弹插板,防弹插板厚度为3mm,战斗全重在5公斤左右。

    这种防弹衣穿上之后行动笨重而且活动并不方便,显然并并不适合野战官兵,造价也说不上便宜,因此大部分野战官兵肯定是拿不到这东西的,但是对于战斗工兵这种东西而言,这东西简直是太合适了,这东西能够在100米左右的距离上完全免疫毛子的手枪弹直接射击,对于那些老旧的伯丹步枪也有一定的免疫区,虽然说并不能挡住毛子新列装的莫辛纳甘或者进口勒贝尔,但是考虑到现在毛子用得上莫辛纳甘的部队也不到一半,这种防护已经完全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

    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非常惊悚的现象,那就是毛子在胸墙后面对着冲锋而来的龙汉突击队打了一排枪,数发命中,结果被命中的东北大汉仅仅是踉跄几步,摸了摸胸口,然后爬起来拿着枪继续冲。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王超周雅 嵘墨修瑾 李炼 全世界都宠炮灰女配 君照流 人在柯南,开局截胡毛利兰 异世王妃哪里逃 重生之嫡长女又美又飒 林明陆 至尊神体

刘文华小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海权时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海权时代并收藏《刘文华小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