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上郡第一车辆厂

作者: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返回目录
    上郡第一车辆厂的牌子就立起来了。说是牌子,其实是一块石碑。是公子扶苏写的字,找了邻村的石匠镌刻的。

    张诚很想把“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牌子挂起来的。但是,那还远得很呢。这一辆小推车就已经超出了自己预设的低调的目标了。

    不过木条木板拼凑一个独轮车,这个应该没有超出这个世界的技术限制吧?

    应该没有。在有轮子的前提下,一个木匠只要小半天时间就能组装出一辆来。这个车上,技术最复杂的部分就是那个车轮了。车轮需要专门的柔轮技术。村民们没法掌握——可能还涉及到专门的一些器具设备,木条要加热烘烤,要扭曲,要定型,看上去满复杂的,至少张诚就想不出这些工艺要这么解决。至于车架和扶手——左不过是一些木板木条木棍,锯子、斧子、刮刀这些工具就够用了。

    大规模生产就还需要标准化,那就要确定各个部位的尺寸规格。这都不难。木匠先造出两辆来,一辆组装好,一辆拆开成为散件。

    所有木材先裁切成标准的宽度和厚度,木匠师傅画好墨线,每个匠人再拿锯子分别锯开,进一步打孔修边,往一起一组装就好了。

    张诚甚至找村里的女人,用做鞋的袼褙裁剪成车辆各部位的形状,往木片上一放,用细炭条在边缘上描画一遍,就画成零件的形状。小锯子按照这个轮廓锯下来就可以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这算是工业的萌芽吗?张诚看着这个小小的木车作坊。

    泥叫儿给女人和孩子找到了农闲时的活计,蜜蜂的事业其实还没有开始,虽然有了契约,但是蜂箱的数量还远没到规模化生产的地步。现在这个木车作坊,给了男丁们一个农闲时候的活计。

    这一辆独轮车,供给大军要400个钱,卖给商行也要500个钱。一个月150辆的产量,全下来就是六万五千钱。

    几乎是没本钱的买卖。木头直接从山上砍就行。

    张诚眼看着附近的一小块山已经开始秃了,也有点发愁……这么下去,自己就是秦朝生态环境破坏者啊!不行,咱还得种树。

    砍一棵,种一棵!张诚和村长商议,每次进山砍树,务必要在砍树的旁边,用原树的枝条在现场扦插一圈,并且浇一袋水,这样以后扦插的树枝就能长成大树。免得周围都砍成秃山,让子孙后代没有树可用。

    这当然不算是工业萌芽,这最多是一个手工业作坊。

    但是这是交通工具的一次革命啊!

    在这个时代,畜力其实远未发达。牛车马车都不是寻常农户所能用的,即使大军的辎重,也靠肩挑手扛。人力推车解决了中长距离运输的问题。有这种人力小车,从军队角度看,运送辎重的能力就会极大增强。从商业角度看,势必会提高商业半径和商业活动总量。

    秦王政这一世,确实修了很多驰道。始皇帝的功绩,主要就是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车同轨的意思,一方面是驰道上有车轨的凹槽,便于车辆行走。这些车都是两轮马车。另一方面的意思是,全大秦的马车,车轮距离都是固定尺寸的,这也是国家标准化制造的一部分。

    但是独轮车,却可以无视车同轨的要求。它几乎可以在任何路面上行进——无论是驰道那样的石路,还是乡间土路,甚至草地。张诚他们已经试验过,在双轮车进不去的山间小路上,独轮车行走自如。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

本站推荐: 王超周雅 嵘墨修瑾 李炼 全世界都宠炮灰女配 君照流 人在柯南,开局截胡毛利兰 异世王妃哪里逃 重生之嫡长女又美又飒 林明陆 至尊神体

张诚蒙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只为原作者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并收藏《张诚蒙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