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要是以三个主体式来进行构思,以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第一主体,唐玄奘西天取经缘由的第二主体,以及西天取经的第三主体,这三个主体都是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的,跟随时间的前进而不断发展;而《西游补》是作为补的一难,横向以梦为发展,纵向是行者在多维空间之间的的发展。在两部作品故事的叙写上,《西游记》是以时间发展推动故事发展,而《西游补》是以空间的变换发展推动故事发展。《西游记》先是写灵猴诞生,随着时间变换,灵猴不断成长,能力不断增强,先是闯下大祸,大闹天宫,后世被压五指山下,等待那位有缘人来相救,又担起徒弟责任,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在去经路上,随着地域的变幻,更重点的是时间的不断往前推进,在取经路上,有多处唐僧感慨时间飞快,取经路上不经意就度过十几个春秋,催着悟空快些赶路。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能看到悟空的不断成长。《西游补》之中,鲭鱼精幻化出来青青世界,而青青世界中又包含着许多不同的世界,书中的世界大致分为三层,一个是真实世界,一个是虚幻世界,一个是虚幻世界中的许许多多的平行世界。而故事的发展便是孙悟空在各个虚幻世界的各种经历,悟空忽而化身为虞姬,忽而化身为阎王,忽而化身为大唐西域杀青大将军的先锋军官,忽而又遇见了自己的儿子,直到被虚空的主人唤醒才知道自己被鲭鱼精所迷惑,经历了一场梦幻。在《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形象描写多用对比、衬托等手法,与师徒几人对比、与妖怪对比,展现悟空能力高智慧高,又由哪吒、二郎神等衬托出悟空的高强本领与王者气魄;在《西游补》中,用怪诞的艺术手法来描写行者,光怪陆离的陌生世界,无端跳跃的感情,不可捉摸的想象,奇特难辩的人物面貌,变化突兀的人物关系,这一切都使《西游补》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怪诞美,而行者在这怪诞的几个世界之中跳转,给人以极其新奇的体验,同时这种怪诞的形式,让行者有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更加剧了其悲剧色彩,让读者在品读过程中将自己代入,感受那种无能为力。艺术手法的不能让明明都是悟空,好像哪儿都没变,但哪儿都变了。 《西游记》的主题在明清文人中被公认为是带有某种哲理性的而且这种哲理受到了儒释道三教的影响尤其是明代心学。对“心”的探讨成了其中显著的风景。当然,《西游记》也有作者对于当时时代的讽刺揶揄。然而到了董说创作的《西游补》,作者本意已不在编撰故事,而是借孙悟空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西游补》的主题思想既有继承原作的悟道讽世的成分,更有对原作的超越。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